在过去的200年里,新加坡失去了近40%的生物多样性,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多

2025-07-08 08:15来源:本站

  

  

  新加坡——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新加坡几乎所有的原始森林都消失了,导致其三分之二的生物多样性消失。

  1819年现代新加坡建国后,大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及其自然居民被清除,为人类、种植园和建筑让路。

  但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在森林砍伐和城市化期间,这个城市国家37%的动植物物种消失了。虽然数额很大,但比以前估计的要少。事实上,这几乎是2003年一篇被广泛引用的论文中估计的73%的灭绝率的一半。

  这项最新研究由27名专家和初级研究人员参与,使用了新颖的数学模型,于2023年12月发表在科学杂志《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值得注意的是,由新加坡国立大学理论生态学家Ryan Chisholm领导的长达十年的研究开发了统计方法来解释暗灭绝-未知数量的植物和动物在被发现之前就灭绝了。

  在全球范围内,这些无声的灭绝给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们希望绘制出人类驱动的灭绝的真实规模。

  “这些发现对新加坡来说意义重大,”奇泽姆副教授说,他在2012年提出了这项研究的想法。

  “(这项研究)对物种灭绝的估计比过去的研究更准确,它确定了大型和有魅力的物种在这里特别容易灭绝。”

  有魅力的物种是指那些因其美学吸引力或文化意义而吸引更多公众兴趣的动植物。奇泽姆教授说,在新加坡,这些物种的例子包括穿山甲和兰花。

  这里的动植物群的历史记录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这使得人们很难弄清楚岛上曾经有多少物种。

  新加坡国立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鱼类馆长陈浩辉博士(Dr Tan Heok Hui)是最近这篇论文的合著者之一,他说,岛上的许多原始淡水鱼很可能没有被记录下来,因为最早的清单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在大片红树林和淡水森林被砍伐近20年后。

  他说:“淡水鱼的记录可能不完整,但仍然为过去的事件提供了重要线索。”

  为了描绘出新加坡物种灭绝的最准确图景,研究人员煞费苦心地建立了一个全面的记录数据库,其中包括对10个主要动植物群体的3060多个物种的50600多项观察结果。

  馆内有新加坡最古老的自然历史资料——1796年收集的一根海柚木茎——也有社交媒体上的目击记录和公民记录,比如李显龙总理拍摄的一张黑头颈蛇的照片,这是新加坡的一种脆弱物种。

  对于像鸟类这样拥有更广泛数据集的群体,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新的统计模型,通过处理所有可用的记录来估计每个物种灭绝的概率和估计灭绝的日期。

  研究人员发现,由于过去200年里的森林砍伐和城市化,本地蝴蝶面临着最高的灭绝率——近一半的蝴蝶物种消失了——其次是42%的蜜蜂。

  体重超过10公斤的哺乳动物中,有五分之三已经灭绝,比如豹子。近90%依赖老森林生存的鸟类预计也已经灭绝。在植物中,兰花受到的打击最严重,68%的已知物种消失了。

  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助理教授约翰·阿舍尔(John Ascher)是这项研究的合著者之一,专门研究蜜蜂和黄蜂,他说,已知消失的主要蜜蜂是那些依赖森林的蜜蜂。

  他说:“不幸的是,在邻近的马来西亚广泛饲养的一些最有价值的蜜蜂养殖物种(饲养无刺蜜蜂以获得蜂蜜和蜂箱产品的做法)已经从新加坡消失了,使我们无法获得蜂蜜和授粉。”

  他补充说:“许多蜜蜂需要广阔的龙脑树森林来筑巢和觅食。”龙心科由热带硬木树组成,如枫香树。

  阿舍尔教授认为,这些新的估计也比2003年发表在科学杂志《自然》上的论文更为现实,那篇论文解释了黑暗灭绝的原因。“这些数字如此之高,以至于新加坡不太可能存在这么多额外的物种,”他说。

  最新研究的研究人员说,尽管新加坡的森林面积只有马来西亚半岛类似栖息地的1%,但早期的研究可能高估了这种灭绝,因为它假设马来西亚半岛类似栖息地的一切都可能发生在这里。

  他们说,考虑到规模上的差异,新加坡最初可能只有马来西亚半岛类似栖息地中五分之一的物种。

  以新加坡的经验为指导,他们在研究中预测,如果东南亚的森林砍伐继续下去,到2100年,该地区可能会失去大约18%的物种。

  奇泽姆教授说:“尽管新加坡是一个不完美的未来窗口,但它是我们拥有的最好的窗口。

  “迄今为止,这是世界上对森林砍伐后热带物种灭绝最详细的研究。”

  这组科学家把东南亚的未来景观比作欧洲,在欧洲,大多数动植物将生活在该地区由人类主导的景观中,预计灭绝将集中在具有魅力的大型物种中。

  根据这些发现,研究人员建议将保护信息从高灭绝预测转移到保护森林保护区等可以保护这些大型魅力物种的景观。

  奇泽姆教授说:“采用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其他物种,也符合其他保护目标,比如保护碳储量,这对减缓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说,在新加坡和其他发达城市,应该优先考虑那些能够在城市化景观中生存并得到保护的中小型物种。一个例子是树栖莱佛士叶猴。

  积极的一面是,研究小组发现,到21世纪,大多数动植物种群的总体灭绝似乎已经放缓或停止。事实上,一些物种已经恢复或自然地从邻近的马来西亚传播到新加坡。

  国家公园委员会(NParks)高级研究员、该研究的合著者张国仁(Chong Kwek Yan)说,物种灭绝速度的放缓可以归功于低偷猎率——这是其他地方物种灭绝的一个关键驱动因素——以及中央集水区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区中次生林的存在,这些自然保护区自殖民时代以来就有很长的保护记录。

  “这些地区有机会成熟,可以作为避难所,”他说,指的是物种可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生存的避风港。

  然而,研究人员也警告说,一些局限于小森林遗迹的剩余物种的种群仍然可能因为数量少而消失。其中包括一些依赖森林的鸣禽。

  研究人员写道,随着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发展,偷猎率是否会下降还有待观察——如果没有,偷猎者的目标物种将以比新加坡的推断更高的速度消失。

  没有参与这项研究的南洋理工大学亚洲环境学院高级讲师Shawn Lum博士对这项研究表示赞赏:“(这种)方法使科学家能够准确地估计在任何地方‘一切照常’的土地使用情景下可能的灭绝率,并为政策制定者、土地管理者、非政府组织和整个保护和发展生态系统提供了一个机会,找到现实和务实的解决方案,以控制并最终扭转灭绝曲线。”

一物网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