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出台新法律限制金融交易,目标是顽固的骗局受害者

2025-09-01 08:27来源:本站

  The Protection from Scams Bill, tabled in Parliament on November 11, would authorise police to issue restriction orders (ROs) to banks, limiting certain financial transactions for individuals suspected of falling prey to scams, according to a report in The Straits Times today. ― iStock pic

  新加坡,11月11日——面对诈骗案件的激增,新加坡正在提出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允许警方控制诈骗受害者的银行账户,这些受害者坚持向骗子汇款,尽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他们被骗了。

  据《海峡时报》今天的一篇报道,11月11日提交国会的《防诈骗法案》将授权警方向银行发出限制令(ROs),限制涉嫌成为诈骗受害者的个人的某些金融交易。

  财务限制包括转帐、使用自动柜员机设施以及所有信贷设施。其他受影响的交易包括PayNow和面对面的场外交易。

  默认情况下,限制令将适用于新加坡的七家主要零售银行——华侨银行、星展银行、大华银行、马来亚银行、渣打银行、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尽管它们也可以向其他银行发出。

  禁止令的有效期最多为30天,并有可能延长五次,最长可能持续六个月。

  如果个人确定不再有被骗的风险,警方可以在30天期限结束前撤销该禁令。对条例的上诉可向警务处处长提出,警务处处长的裁决为最终决定。

  条例只适用于主要涉及数码及电讯手段(例如电话及短讯)的诈骗案件。

  它们不会用于涉及面对面互动的更传统的骗局,比如与不道德的装修承包商或家人和朋友的骗局。

  内政部(MHA)强调,在所有其他说服骗局受害者的尝试都已经用尽之后,才会作为最后的手段发出RO。

  新加坡警方表示,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让人们相信自己是骗局的受害者。

  目前,警方无法阻止受害者按照自己的意愿管理自己的资金,即使他们怀疑自己被骗了。

  随着与诈骗相关的损失达到历史新高——仅2024年上半年就损失了3.856亿新元(合13亿令吉)——新法律旨在遏制个人和国家财政的流失。

  内政国务部长孙学凌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强调了这一问题的紧迫性,他指出:“新加坡每天因诈骗而损失约200万美元。”

  拟议中的法律是新加坡越来越多的反诈骗措施的一部分,这些措施包括“我可以采取行动打击诈骗”运动,以及允许客户冻结账户的终止开关。

  尽管做出了这些努力,但在2024年初报告的骗局中,86%涉及从受害者到诈骗者的自愿转移。

  虽然超过90%的公众反馈是支持的,但一些公民对政府可能越权表示担忧。

  内政部向公众保证,ro只会作为最后手段发布,并表示在必要时愿意扩大范围以涵盖加密货币和汇款服务。

一物网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